血管手術介紹

下肢動脈阻塞性疾
提醒您:本網站衛教資訊僅供參考,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或取代醫師之診斷,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亞東紀念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黃竣暘醫師 潤稿
下肢動脈硬化或週邊動脈慢性阻塞性疾病發生:
人體的週邊動脈因為老化,血管動脈硬化,或是併有血管內血栓形成,因而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血流因而受阻,所產生的特定組織缺血性疾病變化。

發生血管
(依病變動脈不同而導致的結果)
l   骼動脈,股動脈、膕動脈:缺血性下肢壞死
l   腎動脈:缺血性腎病,如腎衰竭
l   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 缺血性上肢壞死
l   頸動脈:缺血性腦疾病,如中風
l   內臟動脈:腸壞死

高危險群
老年人
有心臟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高血脂症
高血壓
糖尿病
抽菸者
肥胖體重過重者
心臟血管疾病患者
腦血管疾病患者

症狀分級 Fontaine Classification
第一階段 沒有症狀
第二階段 A間歇性跛行;輕微
     B間歇性跛行;嚴重
第三階段 夜間及休息時即有疼痛現象,還有皮膚壞死跟壞疽
第四階段 足部有潰瘍或長久無法癒合的傷口
 
發現下肢動脈血管缺血如何早期發現疾病?

了解症狀
疾病發生早期的時候,可能只是下肢發生間歇性跛行的現象。也就是說,患者在長距離行走或是運動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生大腿、小腿或是足部疼痛跛行的情形。病人在平時下肢的血液供應勉強足夠,但是運動之後組織需氧量增加,血流供應不足,即會造成症狀。隨著病情加重,即使短距離的行走也可能出現腳痛,只有休息可以使疼痛緩解。在平時有酸麻及疼痛感,皮膚的顏色發生變化、沒有血色,甚至變紫或變黑,若是病情再嚴重一些,則可能發生如下肢冰冷、脈搏減弱、患肢水腫、毛髮脫落皮膚傷口久不癒合等情形。若沒有加以正確診斷治療,最後組織壞死、發炎,就只有截肢一途了!

醫學檢查
有早期症狀時,應及時至血管外科醫師處就診,醫師會依病情而給予必要之檢查及治療
常作的影像檢查:
週邊血管超音波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核磁共振血管攝影
傳統血管攝影
 
下肢動脈外科繞道手術
傳統繞道手術
使阻塞的遠端再度得到血流
傳統外科繞道手術 Surgical bypass。如果血管病變的程度較嚴重,症狀明顯,不能採用血管成形術治療,則有可能須要實行外科手術加以矯治其病灶。主要的目的是使患肢能保有足夠的血流供應,進而保有完整的肢體,來預防下肢缺血壞死,避免惡化到截肢的命運。
手術的進行則是由血管外科醫師視其病灶的大小,位置來實行血管內膜剝離術,再應用人工血管或是自體的血管作血管繞道手術。原則上是從血管阻塞之近端前,接到阻塞之遠端血管後。如此,開闢一條新的血流通路,使得原先缺血的組織,得到充份的血液灌注。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Bypass Graft Surgery
Conventional Bypass Graft
Blood Supply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Conventional bypass graft surgery. If the vascular disease is too severe to treat with angioplasty then it may be necessary to deal with the lesion with surger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make sure there is enough blood supply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in order to prevent ischemic necrosis and amputation.
Vascular endarterectomy is carried out depending on the lesion size and location and on top of that bypass graft is implemented with an artificial or autologous vessel. Generally, the surgery is to rejoin the lesion and far end vessel for a new route for the blood flow in order for ischemic tissues to have blood supply.
 
氣球擴張及支架手術
低侵襲性血管內手術
週邊動脈血管內支架手術Endovascular surgery of peripheral artery
治療週邊血管阻塞的新方法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低侵襲性血管內手術也日益成熟。如今下肢動脈週邊動脈血管內支架手術早己成為週邊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常規治療方式。血管內支架手術的作法是在局部或是區域麻醉方式下,由病人的大腿經由一個小針孔,以特殊的導管進入病人血管內,在精密的血管攝影輔助下,以各種導線(Guidewire)或血管擴張氣球導管(Angioplasty balloon)打通阻塞的血管,之後再置入適當尺寸及長度的血管內支架(Endovascular stent)來維持血流的暢通,使得原本缺少動脈血流的遠端血管得到血流的再灌注,達成治療目的。
這樣的血管內支架手術相較於傳統的血管繞道手術有什麼優點呢?首先是此種技術的手術傷口小,所以病人的傷口疼痛可以減到最低。再加上不用放置人工血管,所以手術範圍小,沒有傳統手術過後肢體腫脹的問題。因為所有的治療都在血管內完成,不用作血管的縫合,也大大地縮短了手術時間和術後諸如感染、出血等併發症的可能性。
一般傳統的血管繞道手術,在手術之後可能需要住院一星期至兩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出院,由於手術的時間長、範圍廣,再加上肢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人工血管,所以患肢通常是在一兩個月以後才完全復原。如果單純以血管內支架手術治療的週邊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通常在治療後就平躺休息4-6小時,就可以馬上下床活動,一至三天就可以出院,對於日常生活及活動影響極小。
目前在股動脈及腸骨動脈都有合適的支架作為治療之用。
 
藥物及危險因子的控制
缺血性下肢動脈藥物治療
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以及血管繞道手術雖然可以改善病變動脈的血流情況,但唯有病人自己才是延緩疾病進展的關鍵角色。手術之後還是要按時的服藥及嚴格的控制危險因子,以保持手術血管的長期暢通及避免其它血管的進一步惡化。
危險因子的認知及控制:
平時就應該保持正常的血壓,血糖值以及血脂值。絕對避免抽煙,以防止血管疾病進一步的惡化。保持適度的運動,控制體重在正常的範圍內。均衡及健康的飲食習慣加上適當的內科藥物控制來減低危險因子。
血管相關藥物的治療:
例如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藥物(cilostazol, clopidogrel, 或是抗血栓藥物等等。如果病情的嚴重程度尚未達到手術治療的程度,或是病灶的位置不適合手術治療,則醫師會視病情以及其它相關疾病來施以藥物保守療治療,避免病情的惡化。
輔助治療:
包括有,對付久治不癒傷口的高壓氧治療,以及對付頑固性疼痛以及缺血的脊髓刺激器植入脊髓刺激療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