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人員應注意事項:
1. 不論病人是否患有高血壓,全身性投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路徑抑制劑類藥品都可能有促進動脈瘤生成和動脈剝離的風險。
2. 病人使用全身性投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路徑抑制劑後發生動脈瘤或動脈剝離之情形並不常見,但卻有致死的案例,主要與主動脈瘤破裂和主動脈剝離有關。
3. 在開始使用此類藥品於具風險因子之病人前應審慎考量動脈瘤和動脈剝離風險,這些風險因子包含高血壓、動脈瘤病史或家族史、吸菸、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或周邊動脈疾病、高脂血症等,其他風險因子尚包含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血管型埃勒斯-丹洛斯症候群(vascular Ehlers-Danlos syndrome)、高安氏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貝賽特氏症(Behcet's disease)及使用fluoroquinolone類藥品。
4. 密切監測正在接受全身性投予此類藥品治療之病人並盡可能減少任何可調控之風險因子(如高血壓、抽菸等)。
5. 醫療人員應告知病人使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路徑抑制劑類藥品之風險,並告知病人若用藥期間有任何不適,應尋求醫療協助。